马拉松届“球哥” | 镜头会说话!他用百万张照片记录马拉松故事

摄影师“球哥”

“用镜头记录每一个跑马者,比我自己跑一场马拉松更有成就感。”他就是马拉松知名摄影师“球哥”。



今年49岁的球哥,从接触跑步运动到跑马拉松,再到为上百场马拉松赛事提供专业的摄影服务,用脚步和镜头见证了中国马拉松的振兴。



近200斤的球哥,因肥胖开始跑步


小编刚入跑圈时,就对球哥的名号如雷贯耳,“因为当时真的太胖了,再加上年纪比较大,大家就习惯叫我一声球哥”,在说起自己称呼来历时,球哥如是说。


和很多跑步爱好者一样,球哥选择跑步的初衷也很简单:减肥!


跑步前的球哥


身高169cm的球哥,最胖时体重达到195斤,“很抗拒运动,但不运动又更胖,就是一个恶性循环。”为了不让自己继续胖下去,球哥下定决心开始减肥,最开始是在家门口的雨花台公园跑步,“起初900的配速顶多算得上是快走,很菜的。”说起自己开始跑步的阶段,球哥很不好意思地笑了。



球哥说,刚开始知道马拉松大概30年前,是在报纸上,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,当时全国跑马拉松的人都不多,就北京、大连、杭州等零星几个城市举办马拉松。球哥说那时候的马拉松和现在大不一样,当时的马拉松比赛主要是竞技性的,参赛选手主要是国内外的专业选手。“那时候的赛事没有什么跑友服务,在我印象中就是一个专业的比赛,更别谈现在的补给和完赛服务了”。那时候的马拉松对球哥来说是遥不可及的运动,“42公里,怎么可能跑下来?”球哥不会想到,之后他的生活会与马拉松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
过去30年,是中国改革开放沧桑变化的30年,也是马拉松运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30年。从竞技赛事到大众赛事,从全国5个城市到全国数百个城市,从专业运动员参赛到普通跑友参与,马拉松运动开始打破专业壁垒,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可以同场竞技。



进入21世纪后,马拉松赛事开始进入了井喷式发展,赛事数量增加的同时,赛事种类也不断增加,城墙跑、情侣跑、亲子跑、夜跑、日落跑等,马拉松开始加入娱乐性元素,成为全民健身的节日。


从单纯的跑步减肥到参加马拉松赛事,球哥见证了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。球哥说“很高兴自己是马拉松的一份子”。


跑步开始变成一种习惯


刚开始那几年,全国都没有什么跑步氛围,“南京一直都算是全国跑马人数领先的城市,而在我刚跑步那会儿,只有南京爱跑步和跑吧两个跑团,跑友也不到百人。”球哥回忆道,他最早一次的约跑还是在西祠胡同的论坛上完成的,QQ群、微信群都还不存在。慢慢地跑步的人越来越多,而球哥也开始跑起马拉松了。



球哥的第一场马拉松是2011年的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(以下简称“扬马”),“哪有抽签、训练营一说,提前十天半个月报名就都可以。”在跑扬马之前,球哥对马拉松的了解还局限于电视里的报道,去报名参赛也是几个跑友临时兴起。


球哥的首次马拉松体验,以“简单”二字概括:提前10天官网直接报名,无抽签,赛事领物、检录也很便捷,赛道补给只有水和运动饮料,因为怕跑友踩到摔倒,香蕉是作为完赛物品出现在完赛包里。“唯一有点麻烦的是退计时芯片”,球哥告诉小编,那时的扬马芯片是要收押金的,赛事结束后退还押金,“可退押金的窗口只有2个,排队时间太久。”



从2014年开始,中国马拉松进入了井喷阶段,跑步氛围也愈发浓厚,球哥也进入跑马密集期,最多一个月跑过4场全马。而伴随着跑马频次的增加,球哥的配速也突飞猛进:


上海马拉松首个全马跑进349;

2012郑开马拉松,高温暴晒,很多人跑崩,球哥跑进335,“全马选手才2000多人,我跑了173名,就一条道,前面后面都看不见人。”

2012年下半年的杭州马拉松的PB313,排名57位,也让全国更多的跑友认识了球哥。



而如今,长跑已成为球哥的习惯,不管去哪个城市每到一个地方,他都会带上跑鞋,都找时间跑个十多公里。“跑步变成一种习惯后,会受用终身。”


跑马是挑战,而拍摄则是成就感


那时候国内马拉松的赛事基本上都是没有选手的影像服务的,即使有官方摄影师也主要是拍摄赛事的场景。第一次跑完扬马,球哥想去找自己的照片,“当时赛事应该是有官方摄影师的,也看到有人对着我一顿拍,就想去找找照片,做个纪念。”然而当球哥在官网找了一圈后,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照片。“后来就去摄影论坛找扬州摄影师,搜找关键词,经过长时间的寻找有可能找到几张。”这次经历让球哥开始关注马拉松拍摄。



2012年,跑步维生素和马拉松照片库刚上线,但因为摄影师少、覆盖的赛事和活动少,照片也都是售卖的,每次下载都需要付费,“毕竟摄影师的硬成本还是要扛的。”当然,买单的跑马者并不多。


也是这一时期,球哥买了单反,开始给跑团的朋友拍照,拍完会发在自己的QQ空间,分享给大家。“免费帮大家拍拍照,捕捉跑步给大家带来的健康和快乐。”说起自己拍照的初衷,球哥腼腆地表示。渐渐的,南京的各类跑步活动都开始找球哥拍照。


“很多跑友在找到我拍的照片后都会跟我说句谢谢,我觉得我做的很值得。”


2014年开始,这些平台改变了合作方式,改为与品牌或赛事组委会合作,有了官方授权,打上了水印LOGO,这笔费用也由品牌方承担,跑友们的接受度也明显提升。



2016年,球哥也受邀加入了跑步维生素,正式成为签约摄影师,“能为更多的跑友服务,让我特别亢奋。”提起当初加入时的情景,球哥说。


马拉松的摄影中,收获最多的感动


正是成为了马拉松摄影师,让球哥更了解马拉松,“我努力用我的镜头采集马拉松上每一个个体的点滴,跑者喜欢被拍下他们跑马真实的一面。不光是跑者,还有志愿者、安保、工作人员、急救人员、民众等等。”球哥感性地记录着每一个人对跑步、对生活的热爱。



 “每场马拉松,我们的工作都是从当天的凌晨开始。”因为马拉松赛事都涉及到交通管制问题,一般在5点前,所有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就位。有的岗位人员3点就要出发,到了现场就得立即待命,一直坚持到赛事结束。“记得有场比赛是在11月,早上的气温只有6、7度,志愿者们都瑟瑟发抖,但没办法,这就是马拉松赋予他们的责任。”球哥很有感触地表示,有的青年志愿者平时都是别人照顾的,现在要照顾别人,很努力也很热情。


所以球哥一起呼吁大家相互体谅,“每一场马拉松都很不容易,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,所有人付出的辛勤劳动,是很多选手看不到的,希望选手不要有巨婴心态,更体谅一些,更包容和理解。”


球哥说,在马拉松拍摄过程中收获得最多的就是感动:“之前在北京马拉松拍到了一对老夫妻,两人都已年过70,金婚纪念他们选择以马拉松的方式进行,赛后我和这对夫妻聊了很久,感慨颇多,能为这么多跑友服务,让我感到这份事业备有价值。”



球哥口中的这对马拉松伉俪,可以算是北马名人了。老爷子还拿到过70-80年龄段的第一名,老两口在金婚的时候,和家里200多枚马拉松奖牌合影,甚是幸福,并以携手跑北马作为最隆重的金婚仪式。



他的镜头告诉你爱跑步的城市是什么样子


作为摄影师,除了拍马拉松,同时也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化。


“跑过这么多城市,南京的话,相对于90%城市,跑步氛围都比他们好。南京的优势在于:不出城,就可以跑。南京的跑步资源比较丰富,就连上海这样跑步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也无法企及的。”球哥已然成为南京跑步的活地图。


比如公园,玄武湖是南京跑步第一招牌,晚上跑步、健走、各类运动的人群特别多;比如山,在市区就有紫金山进行越野,远一点的老山、幕府山、方山等等地方都可以。


“现在河西跑步的地方也慢慢多起来了,像滨江,还有江心洲。”球哥如数家珍道。球哥也多次发起南京跑步活动:南京光猪跑、中山日出马拉松、元旦新年跨越紫金之巅越野跑等。


“跑步没有门槛,是最简单的全民健身方式,也是交友的平台,由跑步进入马拉松,提供了群众选手和专业选手同台竞技的机会。”球哥总结道。



球哥用他的镜头,记录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带给南京这座城市跑步资源的丰富。从玄武湖到仙林湖到南京眼,拍过南京几乎所有的跑步圣地,也向大众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运动休闲场地资源。“最喜欢的还是在城墙上跑,城市风貌尽收眼底。”球哥的镜头记录下南京跑步圣地,鸡鸣寺、明城墙、玄武湖、远处的高楼大厦,构成南京这座城市最古老、最现代又最运动的一张明信片。


尽管马拉松运动已经过了井喷期,但这项运动发展的脚步远远没有停止,全国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特色赛事,赛事组委会们越来越重视跑者体验,越来越多的跑友们用脚步讲述着跑马故事,而球哥也在继续用镜头记录着属于每一座城市、每一位跑友最美好的记忆,继续见证着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。



CHINARUN玩比赛 提供技术支持